婷阅读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摊牌了我签到成了崇祯皇帝 > 第69章 周制的军队编制

第69章 周制的军队编制(第2/2页)

    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
足够了。

    “你去安顿好军队吧。那些义军乱七八糟的,你也稍微整顿一下。起码也要能在战争中起到一点作用。”朱由检说道。

    “陛下,臣还有建言。”黄得功对朱由检说道。

    朱由检道:“你但说无妨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,义军众多,河南、山西等地的义军加起来都有十万之众。这些义军驳杂不堪,臣认为应该立即进行整编,才可堪用。”黄得功说道。

    这个问题朱由检也注意到了,各地义军不单单是军队兵员素质差,且旗号太多了,一路义军少则数百人,多则像于七这种数万人的,各自都打着各自的旗号,谁也不服谁,若是聚在一起,就跟个菜市场一样乱糟糟。再就是调度起来实在困难,这些前几天还拿着锄头或者在山上落草的人,摇身一变成了义军了,能指望他们懂的军队里的旗号?懂的听命令?

    头疼的问题很多,这些问题单单靠下面的将领来解决他们也解决不了。随军的大臣们也无法解决,只能朱由检来解决了。

    “这问题朕也思虑了。只是如今大战在即,如果整顿的话,是否来得及?”朱由检担忧的说道。

    黄得功道:“正是因为大战在即,才迫切的需要整顿。整顿完成后,好歹也是有一些战斗力的。现在我们迫切的需要增加战斗力,能增加一分是一分。”

    明军现在的主要战斗力还是黄得功部,但黄得功的三万人,也就只能与清军五千人打个五五开。而正蓝旗八千人之数,实力凶悍的不行。

    清军能动员的总数有十五万左右,接受了吴三桂的投降,兵力现在大概有十三万。而多尔衮入关只带了八万左右的兵力入关。清军的组成分为清八旗、蒙古八旗、汉八旗。清蒙八旗的兵源自然不需要多说,汉军八旗的来源则是辽东的汉人以及辽东战争时期投降的明军,这些汉人军队毫无疑问都是精锐。

    清军此时拥有满洲八旗共有09个牛录又18个半分牛录,共计五万余人,没有到六万。蒙古八旗为117个牛录又5个半分牛录,共计两万余人,汉军八旗为157个牛录又5个半分牛录,共计约不到三万人。另外还有三顺王的部队,分别为孔有德、耿仲明、尚可喜,三人很早就投降了满清,被封王。三人麾下的部队并没有列入八旗当中,三人共有一万五千人兵力。

    这就是目前清军的全部兵力了。看起来似乎还没有接下来在山东的明军多。

    但是明眼人都知道,明军现在就是一群乌合之众,人数再多碰到清军也是一碰就碎的纸老虎。而清军包括蒙古、汉人兵力在内,全都是精锐兵力。

    历史上清军入关之后,兵力急剧的增加,大量投降的汉军为清军所有。

    朱由检现在要尽量避免这个情况的出现。比如山西,历史上几乎全境兵马都被满清所有,让满清凭空增加了数万兵马。

    目前满清的兵力除开入关的,剩余的还要在辽东维持一定的军队数量。因为军队数量少,这也是为了多尔衮先要稳住在北京的原因所在。

    历史上的满清拿下整个北方,兵力都已经急剧膨胀了,打南明都没怎么动用清八旗,就基本上平推了天下。

    汉奸在覆灭明朝的军事行动上,是下了死力气了,为了满清主力的统一大业,呕心沥血。只是结果不是很好,三顺王被灭满门,吴三桂也是一样。投降的文官们则入了贰臣传。

    朱由检对于义军的整编有个大概的雏形。

    对黄得功说道:“朕欲打算这样做。摒弃过往的那些番号,如忠字营,勇字营此类的番号。采用编号制番号,并采用周制里的:师、旅编制。不过又因为周朝时期军队数量稀少,采用师旅编制会导致基层编制过多,故而在上面添加军,如果战时,数个军集合一起,又以兵团、军团来进行编制。”

    “军、师、旅、团、营、连、排、班。且按照这个编制来整编军队。”

    “番号问题,就比如义军,可以编为义军第一军、义军第二军、义军第三军…军以下设师等下级编制。”

    “这个改编就从朕的新军和京营开始。新军只有三千人,以师为单位,暂编为新军第一师,简称新一师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的编制番号,其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调度、统计,过往那种乱糟糟的番号编制就不用了。并且按照这个编制下来,我们还要确定每个军团的固定编制,比如一个排多少人,一个连多少人……”

    “这样也方便将军对麾下的军队进行管理。”

    “你觉得如何?”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